当前位置:首页 > 手机资讯 > 正文

无线充电博主:详解Qi标准无线充电发射器电路架构(以及演变史)手机充电模块「无线充电博主:详解Qi标准无线充电发射器电路架构(以及演变史)」

无线充电博主:详解Qi标准无线充电发射器电路架构(以及演变史)手机充电模块「无线充电博主:详解Qi标准无线充电发射器电路架构(以及演变史)」

​​        写在前面:本文稍微有点专业,如果您完全是一个无线充电小白,请别浪费自己的时间,直接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或者左上角的返回键甚至​左下角的转发退出当前界面,如果还是要看,看不懂的专有名词请自行百度或者查看我的其它文章^_^还是看不懂我也没办法了(/ □ )


        好了,转入正题。手机无线充电在最近四五年的时间里得到了飞速发展,无论是从最大充电功率,还是电路集成度甚至方案稳定成熟度上,都有了飞跃性的变化,尤其是近两年来,集成芯片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,竞争甚是激烈,都希望在市场的拼杀过程中占领一席之地。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竞争,市场才会成熟,产业链才会逐渐完善,用户才能用到更加物美价廉的无线充电产品。下面就详细介绍无线充电的各个电路架构,以通用单线圈为例。

        一个非常完整的无线充电电路包含以下模块:

        下面一一解释介绍:

  • 输入滤波抗干扰器件:主要是指电源输入端的电容以及共模电感器件。目的是为了让整个产品可以更完美的通过各种辐射安全认证,比如FCC,CE,KC,IC等等认证。现在只有大品牌商才可能会共模电感这种元器件了,毕竟它的价格占掉了整个PCBA的5~10%,国内方案几乎用不起。
  • DC-DC/LDO 5V/3.3V电源:主要是小电流降压稳压模块,用来给主控芯片或者其它被动器件供电。
  • 输入快充诱骗电路:分立器件或者是专用诱骗芯片。如果只是QC电路,常用分立器件;如果输入支持PD适配器,常用专用诱骗芯片。一般用分立器件搭建。
  • 过流过压保护电路:俗称硬件保护电路,当适配器发生过压或者自身发生短路情况时起到保护作用,防止后级损坏。因为成本问题现在的无线充电器上几乎都不会加此模块,只有部分高端产品才会加上,一般都是软件保护。
  • 解调解码运放电路:主要是指358或者324等运放器件,用于解码无线充电线圈上的调幅信号。
  • 调压模块:调压的实现有多种方式,主要是针对iPhone手机。目前大多数方案几乎都不用定频调压架构而是用调占空比方式,还是因为成本问题。但是定频调占空比与标准定频调压还是有不少区别,请看《Qi感应式无线充电解读之定频调压与定频调占空比的差异优良》一文。
  • MCU:这个当然是整个PCBA的核心控制部分了,目前集成SOC部分几乎都是8位的,分立器件架构的有不少一部分32位M0核的,二者基本都能满足要求。
  • 其它必要的阻容器件:这个基本都是被忽视的部分,普通常用电阻电容但是又不能少的部分,一般称之为其它被动器件。
  • LC谐振电路:这个容易理解,L是电感,就是线圈;C是电容,就是常说的NPO,CBB这个,易懂。
  • 全桥驱动模块:用于驱动全桥电路。因为全桥上相对于MCU来说是高压,MCU不能直接控制,要通过第三方“中介机构”,驱动模块就担当这个作用。常见的有用三极管推的,这种很廉价低成本,还有就是用专用驱动芯片,这种死区可调节,比较成熟稳定。
  • 全桥电路:一般由四个Nmos管组成(可以四个分立的Nmos管,也可以两组双Nmos管),配合LC谐振电路将直流转换成交流信号通过线圈发射出去,一般来说PCBA上温度最高的就是这个部分了,所以这个也直接决定了这个方案/产品的好坏。

        简单将以上模块拼接起来,对应的输入输出关系如下:

        简易识别方法:

        调压模块一般都有功率电感匹配,常用一体成型的或者绕线方式的。

        输入快充诱骗电路:输出的信号一般都是连到了输入的Type-C头或者Micro-U上。

        解码模块:分立的解码模块一般是运放,常用LM358或者LM324,周围都是阻容件,特征明显。

        全桥驱动模块:通过电流小,都是普通走线,不会加宽,它输出连接的部分是全桥MOS管,输入是MCU的PWM信号。

        MOS管全桥芯片一般外接的是线圈和谐振电容,走线比较粗,除了单纯的MOS管外就属于集成的SOC芯片。

        各模块都是以MCU为中心,其它各个相互有效稳定配合,才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无线充电解决方案。那么有人可能会问了,为啥平时拆机看到的并没有这么复杂?都是很简单简洁的,零件几乎很少。这里就要聊到无线充电电路的进化史了,也就是往集成度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,所以现在常见的新品,几乎都是用了集成度比较高的SOC,或者省略了非必要的重要器件。


        这种做了如下的降成本做法。降成本后主要就是靠软件完成,所以软件控制相对稍微复杂。其它进化史都是基于这个架构完成。

  1. 省掉了输入滤波抗干扰模块(通过layout或者多层PCB补偿,或者干脆不过认证);​
  2. 省略掉过流过压保护模块(通过软件补偿,软件检测过流过压来实现保护);​
  3. 调压模块(通过定频调占空比方式兼容)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种架构的基本输入输出关系如下图:

        实物Sample如下:

        图中左上为MCU,左下为324运放,右上并排两个​为MOS驱动,右下并排两个为MOS管组成的全桥。

        后来电路演变都是基于以上电路框架的升级进化了,每一种进化演变都有不同的用处,每一种用处都有其特定的优势。所以就出现了无线充电的各种架构方式,比如MCU+运放+LDO驱动全桥,MCU运放+LDO驱动全桥,MCU+运放LDO驱动全桥,MCU运放LDO驱动+全桥,MCU运放LDO驱动全桥全集成SOC等,百花齐放,下面详细介绍:(PS:LDO是指以上的DC-DC/LDO 5V/3.3V电源模块)


(由于公共不能省略的就在框图中忽略了,比如其它必要的阻容器件,快充诱骗电路,LC谐振电路,下同)

        优点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运放可以独立选择,一致性较好;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MCU选型相当方便,几乎不受控;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匹配适用性强,几乎适用所有方案的设计要求;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发热元器件不会影响运放和MCU的工作;

        明显缺点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元器件稍多;

        实物Sample如下:

        图中中心位置为MOS管全桥+MOS驱动集成芯片,右边为MCU,下方为324运放。

        优点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整板很简洁(就两颗主要IC);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发热元器件不会影响运放和MCU的工作;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匹配适用性强,几乎适用所有方案的设计要求;

        明显缺点:无。

        实物Sample如下:

        图中中上为运放+MCU的集成SOC,左下为MOS驱动+全桥和LDO的集成SOC。

        优点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整板很简洁(就两颗主要IC);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MCU选型方便,不受控;

        明显缺点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运放解码模块与发热元件集成,受热影响;

        实物Sample如下:

        图中左边为MCU,右上为运放+LDO+MOS驱动和全桥的集成SOC。

        优点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整板很简洁,最理想方案;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发热模块与MCU和运放分离;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MOS管选型方便,可根据高中低需求匹配不同MOS管;

        明显缺点:无。

        实物Sample如下:

        图中为MCU运放+LDO+MOS驱动的SOC,右边为两颗双Nmos管组成的全桥。

        优点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整板极其简洁;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最方便生产管理;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可以做到很小的PCB;

        明显缺点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MCU运放解码模块受热影响;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目前集中在低功率应用中;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MOS管无法更换;

        实物Sample如下:

        图中就一颗芯片,集成了MCU+运放+LDO+MOS驱动+全桥MOS管。

        以上的几款这一两年无线充电演变来的产物,目前市场占有量最大的是MCU+运放+MOS驱动和全桥集成SOC方式,而后就是MCU+运放MOS驱动和全桥集成SOC方式以及MCU运放+MOS驱动和全桥集成SOC方式。随着无线充电的继续高集成度发展,最后一种MCU运放MOS驱动和全桥集成SOC方式和MCU运放MOS驱动+MOS管全桥方式也会大面积的被使用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       阅读博主的更多文章,欢迎关注转发,无线充电博主致力于推广和普及无线充电知识,您的转发和关注是对博主最大的支持。欢迎评论私信交流。


通用简单科普:

1,大部分人对手机无线充电的误解

2,无线充电功能会不会伤电池?

3,无线充电器双充串码问题

4,关于普通无线充电器充AirPods/耳机/套充电体验差问题

5,无线充电器之车载前装与后装的差别

6,无线充电器:小米99 VS 华为99

7,关于Apple Watch & Galaxy Watch & Moto360无线充电功能对比


如果您想了解无线充电,请阅读:

1,Qi标准无线充电常见十问十答(一)

2,Qi标准无线充电常见十问十答(二)

3,手机无线充电常见问题大汇总(扫盲专用)

4,无线充电手机的各种功率等级的差异?


如果您不知道无线充电有什么用,请阅读:

1,目前无线充电最适合哪些场合下使用?


如果您想了解三星S10的无线充电器,请阅读:

1,国行三星S10e/S10/S10+配件无线充电器EP-P1100详细拆解测试


如果您想了解有关Qi认证的事情,请阅读:

1,你想知道有关无线充电Qi认证的知识?(后半部分才是关键)


还有以下文章您可能感兴趣:

1,我买的无线充电器为啥充电特别慢?

2,如何测试辨别一个无线充电器的好坏?​

3,消费者如何挑选普通的无线充电器?

4,无线充电博主:关于AirPower的那些事(苹果取消AirPower)

5,为什么复合型的无线充电器都采用DC头?


如果您是技术人员或者对电路有疑惑,请阅读:

1,Qi感应式无线充电解读之定频调压与定频调占空比的差异优良​​​​


如果您想看16线圈无线充电器相关视频,请阅读:

1,无线充电16线圈随意摆演示


如果您想了解单芯片一充三方案,戳这里:

1,单芯片一充三方案,最大可支持3*15W功率


如果您想了解单芯片一充四方案,戳这里:

1,单芯片一充四方案,桌面应用方案

2,单芯片一充四方案,普通无线充电器应用


如果您想了解5线圈盲区,请戳这里:

1,AirPods 2横向盲区测试演示

最新文章